当前位置: 当前位置:首页 > 焦点 > 这类新股,小心!正文

这类新股,小心!

作者:时尚 来源:知识 浏览: 【 】 发布时间:2025-07-07 04:31:44 评论数:

最近一段时间,小心打新让人纠结。这类新股

一方面,类新股新股肉签一次赚好几万;另一方面,小心新股不时出现破发。这类新股好不容易中的类新股签,可能是小心个雷。

其实,这类新股预防破发,类新股有章可循!小心今天就来展开讲讲。这类新股

— 01 —

新股,类新股变天了?小心

是的,闭眼申购已成过去。这类新股

2016年打新新规实施以来,类新股连续3年没有新股首日破发;2019年1只;2021年首日破发数量突增到16只;而2022年至今,仅三个月就达到了13只。

打新新规实施以来

历年新股首日破发概况

数据来源:Wind,中信证券金融科技部,数据截至2022年3月22日;不含北交所及新三板公司。

我们将数据再拆细一些,聚焦2021年以来的每月数据。

可以发现,新股首日破发大幕,起于2021年10月,并持续至今。

2021年以来每月新股及破发概况

数据来源:Wind,中信证券金融科技部,数据截至2022年3月22日;不含北交所及新三板公司。

— 02 —

破发,打新无利可图了吗?

从闭眼打新,到上市首日破发、可能出现亏损。这其实从一个侧面,反应了新股的赚钱效应变化。为了看得更清晰,我们用开板涨幅衡量新股的赚钱效应。

关于开板涨幅:针对非注册制新股,即在主板上市以及2020年8月24日前在创业板上市的新股,我们以其开板当日的收盘价计算开板涨跌幅。针对注册制新股(科创板及部分创业板新股),因其上市前5日无涨跌幅限制,所以我们以其上市首日收盘价计算其开板涨跌幅。

从数据来看,从2016年打新新规实施以来,新股开板涨幅整体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。今年截至目前,科创板、创业板、深证主板和上证主板的平均开板涨幅分别为15.97%、65.35%、93.58%和124.42%,分化明显。

打新新规实施以来

历年新股开板涨幅概况

数据来源:Wind,中信证券金融科技部,数据截至2022年3月22日;不含北交所及新三板公司。

从个股来看,依然是分化态势。自去年10月的首日破发潮以来,有47股的开板涨幅超100%、63股的开板中签收益超万元。其中,、等个股,中一签的收益更是超5万元。

我们特梳理了首日破发潮以来,中签收益前20高的新股情况,供大家参考,具体如下。

首日破发潮以来

中签收益TOP20新股一览

数据来源:Wind,中信证券金融科技部,数据截至2022年3月22日;不含北交所及新三板公司。

总结来看,新股破发是多了,但赚钱效应仍在。也就是说,在当下环境下,新股要挑着打。

— 03 —

这类新股,小心!

通过分析去年10月份首日破发潮以来的新股数据,在申购时,不妨从以下5个维度,预防破发风险。

❶ 新股类型

首日破发新股,都来自哪?我们通过梳理数据发现:

2021年10月以来,首日破发的新股全部来自创业板和科创板,也就是100%属于注册制新股。而核准制下的主板新股(沪深两市主板),则没有新股破发。

其实回看自2016年打新新规实施以来的数据,主板首日破发的新股也只有一只,即2019年初上市的,首日下跌6.68%。

首日破发潮以来

破发新股上市板块分布

数据来源:Wind,中信证券金融科技部,数据截至2022年3月22日;不含北交所及新三板公司。

❷ 估值高不高

我们常说,好的投资选择,不仅个股的基本面要足够优秀,而且估值还要合理。否则,即使是大牛股,买贵了也只能获得一个平庸的收益。

那对于新股,估值高低又有何影响呢?依旧用数据说话。

首先,我们来看下2021年首日破发潮以来,不同新股的估值与其上市首日涨幅的散点图。横轴代表首日涨幅,纵轴代表发行市盈率,为了直观了解,我们把亏损个股的市盈率统一设为-100。

整体来看,大家貌似看不出什么明显的趋势,市盈率高不一定会破发,同样地亏损股也不一定破发。

首日破发潮以来

发行市盈率与上市首日表现

数据来源:Wind,中信证券金融科技部,数据截至2022年3月22日;不含北交所及新三板公司;为直观了解,亏损个股市盈率按-100计算。

但,如果我们把上图中上市首日破发的个股单独拿出来,可以发现市盈率有一个特征:要么高于23倍,要么尚未盈利。

首日破发潮以来

破发新股发行市盈率与上市首日表现

数据来源:Wind,中信证券金融科技部,数据截至2022年3月22日;不含北交所及新三板公司;为直观了解,亏损个股市盈率按-100计算。

我们都知道,注册制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“市场化”,包括新股的发行定价。

通过数据统计可以发现,非注册制新股的发行市盈率,都处于23倍以下,这其实也就为上市后预留了一定的上涨空间。

注册制新股,也就是科创板以及2020年8月24日后上市的创业板新股,突出的是市场化定价,打破了新股发行对市盈率不超过23倍的传统,有的估值达到了上百倍甚至几百倍。高估值发行之下,上市后出现估值调整其实就是可以理解了。

当然,这种高估值,除了绝对值高外,还体现在与行业的估值对比上。

对于首日破发潮新股,我们剔除尚未盈利的后,82.61%的个股发行市盈率高于行业,这也是一个关注的信号。

首日破发潮以来

破发新股发行市盈率与行业对比

数据来源:Wind,中信证券金融科技部,数据截至2022年3月22日;不含北交所及新三板公司;已剔除未盈利的新股。

❸ 盈利情况

在注册制下,除了市场化定价外,还容许符合条件的未盈利公司上市。

分析首日破发潮的新股,有6股尚未盈利、剩余23股则实现盈利,占比分别为20.69%、79.31%。

从占比来看,未盈利新股中,40%的个股首日破发;而盈利新股,只有4%的新股破发。

首日破发潮以来

不同类型新股首日破发占比对比

数据来源:Wind,中信证券金融科技部,数据截至2022年3月22日;不含北交所及新三板公司。

也就是说,未盈利新股,上市首日破发概率达到了40%。

❹ 发行价高低

通过数据回测,可以发现新股上市后的表现与发行价高低有一定相关性。

2021年10月以来,首日破发潮的29只新股中,有26只的发行价高于30元/股,占比89.66%。同期,在首日涨幅超过200%的168只新股中,90.48%是发行价不到30元/股的中低价品种。

也就是说,破发新股中,绝大部分是高发行价;而涨幅靠前的新股,绝大部分的发行价较低。

首日破发潮以来

涨幅超200%个股发行价分布

数据来源:Wind,中信证券金融科技部,数据截至2022年3月22日;不含北交所及新三板公司。

❺ 市场情绪

对于上市新股,因为流通盘较小、研究覆盖较少等原因,市场往往愿意给予更大的想象力。所以估值经常大幅领跑行业,情绪博弈色彩较浓,情绪也成为了一大影响因素。

去年10月份以来的新股首日破发潮,除了估值、盈利情况、发行价等原因外,其实在市场情绪层面也能得到一些影子。

比如,从2021年9月末开始,交易量开始逐步走低,并结束了连续49个交易日破万亿的记录;比如,高景气度、高估值的宁组合,从10月末开始持续调整,一直延续至今。

沪深两市每日交易日额变化

数据来源:Wind,中信证券金融科技部,数据截至2022年3月24日

宁组合指数历史走势

数据来源:Wind,中信证券金融科技部,数据截至2022年3月22日

写在最后 

不管是投资新股、还是已经上市的个股,大家都应该从价值出发。不盲从、不博傻,只有这样,投资之路才能更稳健。

申购了心仪的新股,中签后别忘记缴款,否则它还是不属于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