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线调研丨2280个乡村就业工厂 一个都不能少
作者:热点 来源:热点 浏览: 【大 中 小】 发布时间:2025-07-06 05:00:18 评论数:
晚上10点,线调临夏州东乡县的研丨这家毛纺就业工厂仍然灯火通明,厂里75%的个乡工厂个都工人都曾经是建档立卡贫困户,刘延霞就是村业其中之一。由于勤快能干,线调她的研丨收入一直不错。
临夏州东乡县祁杨村村民 刘延霞:二月份挣了7500多,个乡工厂个都那是村业拿的最高的一次。
刘延霞2019年进入扶贫车间,线调她和丈夫、研丨公公的个乡工厂个都务工收入不仅让这个8口之家脱了贫,也让日子越来越有奔头。村业然而进入3月,线调刘延霞第一次有了失业的研丨担忧。
临夏州东乡县祁杨村村民 刘延霞:纺线来不了,个乡工厂个都那就只能放假。我就担心能不能干下去?家里人口多嘛,两个孩子,还有三个老人。
而就在今年年初,工厂还接了一个20万件羊毛衫的订单,眼看还剩2万件就能交付的时候,全国多地出现散发疫情,物流受阻,外省的纺线迟迟无法发货。
甘肃方大富凰东西协作制衣有限公司负责人 巴剑华:天天打电话,天天催,给他们说明我们的难处。是乡村振兴工厂,也有一种社会效益,说服他们。
而就在这时,巴剑华发现,订单也开始减少,一时间,工厂陷入了既缺乏原材料、又没有订单的困境。
甘肃方大富凰东西协作制衣有限公司负责人 巴剑华:不光是慌啊,晚上也睡不好觉,也在想,这事怎么办呢?所以我们也主动出击。
厂里把上班时间改为白班和夜班两班倒,为的是利用峰谷电价差,每个月节省2000多元的电费。
甘肃方大富凰东西协作制衣有限公司负责人 巴剑华:原来我们觉得小钱看不上,但是现在呢,集腋成裘,积小成大,咱们就得节衣缩食,把难关渡过去,我们才能迎来曙光。
就在工厂陷入低谷时,来自政府的两笔帮扶资金让工人工资有了着落,一笔是160万元的留抵退税,一笔是22万元的跨省物流补贴。
临夏州东乡县人社局副局长 马永奎:对于扶贫车间产品外销的企业,我们都给予物流资金奖补,今年奖补资金是成本的35%。
有了政府给的定心丸,巴剑华也没闲着,5月份他先后2次来到300公里外的毛纺行业缝合工聚集地,天水市甘谷县。
一个月的磨嘴皮子,终于接到了一些订单,巴剑华的心里也踏实了一些。
甘肃方大富凰东西协作制衣有限公司负责人 巴剑华:开工资的时候 ,工人挣到钱了非常开心,那种开心的样吧,她们比个“心”摆个姿势,那种感觉,其实说句实话,每当我困难的时候,想想那个时候,就有无穷的动力。
政府帮厂里申请了车辆绿色通行证,纱线运输逐渐顺畅起来。眼下,不仅年初20万件的订单即将完工发货,还争取到了一份14万件毛纺制品的订单。
甘肃方大富凰东西协作制衣有限公司负责人 巴剑华:看到希望了,再努力,再有希望,等于这个企业一步步变得更好。
临夏州东乡县河滩镇祁杨村村民 刘延霞:凭自己的劳动,我相信一定会越来越好的,往好的方向发展。
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,甘肃省依托东西协作机制,在资金、订单、技术和产业转移方面加大力度,并出台奖补政策。在人社部门认定的乡村就业工厂以及帮扶车间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甘肃籍脱贫劳动力,每人补贴3000元,确保已脱贫户收入稳定,巩固脱贫攻坚成果。
今年以来,虽然遭受疫情的严重影响,但是甘肃省2280个乡村就业工厂和帮扶车间,没有一家因疫情原因停产退出。今年一季度,甘肃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02元,同比增长6.0%。